时间: 2025-04-30 20: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6:40
词汇“希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情境出发。
“希圣”可以理解为“希望成为圣人”或“向往圣洁”的意思。其中,“希”表示希望或向往,“圣”则指圣人或圣洁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希圣”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高尚道德或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或哲学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希圣”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希”和“圣”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常见,如“希贤”等。
在**传统文化中,圣人是指道德和智慧极高的人,如孔子、孟子等。因此,“希圣”可能与儒家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有关。
“希圣”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追求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努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成长或道德修养时,可能会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希圣”来表达对高尚理想的追求:
在尘世中寻觅,希圣之心不灭,
追求那遥远的星辰,道德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静谧的书房中沉思,周围是古籍和文房四宝,表达一种对圣洁境界的向往。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对某种精神或道德理想的追求,如西方文化中的“追求完美”或“追求真理”。
“希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人们对高尚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希】
(会意。从巾,从爻(yáo),象做针线。“巾”,丝织品,“爻”,象针线交错。本义:刺绣)。
假借为“稀”。稀少;罕见。
【引证】
《尔雅》-希,罕也。 、 《论语·先进》。孔注:“少也”-怨是用希。又,十世希不失矣。 、 《吕氏春秋·原乱》。注:“鲜也。”-祸希不及身。 、 《论语·先进》-鼓瑟希。 、 《老子》-知我者希。 、 《文选·曹植·朔风诗》-朱华未希。 、 鲍照《咏史诗》-明星晨未希。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有志乎古者希矣。
【组词】
希姓、 希言、 希疏、 希诧、 希希罕儿、 希有之事;物以希为贵;希世之宝
2.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