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10
烦乱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心情烦躁不安,思绪混乱。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压力、困惑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烦乱”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如“他的心中烦乱如麻,无法理清思绪。”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我今天心情烦乱,不想说话。”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领域,“烦乱”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如“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烦乱。”
同义词:烦躁、纷乱、不安、焦虑
反义词:平静、安宁、清晰、冷静
“烦乱”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能与“烦”和“乱”两个字的原始意义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固定为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烦乱”常常与压力和困惑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心理挑战。
情感反应:听到“烦乱”这个词,我可能会感到一种不安和紧张。
联想:联想到一个人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无法平静。
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我曾感到过烦乱,那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感觉让我难以应对挑战。
诗歌: 烦乱的心,如迷雾中的灯, 思绪纷飞,难觅安宁。
视觉联想:看到一个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手中拿着一本书,但眼神空洞,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听觉联想: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呼吸声,仿佛一个人在焦虑中徘徊。
在英语中,“烦乱”可以对应为“agitated”或“distraugh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状态。
“烦乱”是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