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7:12
“清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清”和“愁”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清新、淡雅的忧愁情感。它不同于深沉或沉重的悲伤,而是一种轻盈、含蓄的哀愁,常常带有一种诗意和美感。
在文学作品中,“清愁”常用来形容一种淡雅的忧伤,如古诗词中的“清愁如水”、“清愁似梦”等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艺青年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用以表达一种文艺气息的忧郁情感。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文学评论或艺术评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忧郁、哀愁、忧伤 反义词:喜悦、欢乐、兴奋
同义词中,“忧郁”更偏向于内心的沉思和压抑,“哀愁”则更强调悲伤的情绪,“忧伤”介于两者之间,而“清愁”则更强调一种淡雅和诗意的美感。
“清愁”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就有出现,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中就有“清愁”的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即淡雅的忧愁。
在**传统文化中,忧愁往往被赋予一种美学价值,尤其是在诗词中。“清愁”作为一种淡雅的忧愁,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于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美的追求。
“清愁”这个词给我一种淡淡的忧伤感,仿佛是一缕轻烟,飘渺而又不失美感。它让我联想到秋天的落叶、寂静的湖面和淡淡的月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诗词时感受到“清愁”的情感,它让我对那些古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愁”:
清愁如水,
流淌在寂静的夜。
月光洒下,
映照出心中的淡淡忧伤。
视觉上,“清愁”让我联想到一幅水墨画,画面中有淡淡的云雾和静谧的山水。听觉上,它可能与一首轻柔的钢琴曲相呼应,旋律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melancholy”或“gentle sorrow”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不过这些词汇可能缺乏“清愁”所特有的淡雅和诗意。
“清愁”这个词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情感词汇,也让我在表达细腻情感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清愁”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语言表达和创作。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