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48
桃符:在**传统文化中,桃符最初是指用桃木制成的符咒,用以辟邪驱鬼。后来,桃符也指代春联,即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通常由红纸写成,寓意吉祥和驱邪。
桃符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术和信仰,桃木被认为具有辟邪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的形式和用途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桃木符咒演变为春节期间的春联。
在**文化中,桃符象征着吉祥、平安和驱邪。它与春节的庆祝活动紧密相关,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桃符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祥和。它让我联想到春节的热闹氛围和家庭的团聚,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每年春节我都会参与贴春联的活动,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俗的传承,也是一种家庭团聚的象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桃符:
春风拂面来,桃符映日红。
家家贴新联,岁岁平安中。
桃符的视觉联想是红色的春联,上面写着吉祥的文字。听觉联想则是春节期间的鞭炮声和家人的欢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桃符的物品可能是各种吉祥物或护身符,如西方的圣诞袜和圣诞树装饰品,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吉祥和祝福的意义。
桃符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和分析桃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