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8
太阳帽:一种用于遮挡阳光的帽子,通常有宽大的帽檐,以保护面部和颈部不受紫外线伤害。
太阳帽一词直接来源于中文,由“太阳”和“帽”两个词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历史。随着人们对防晒意识的增强,太阳帽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在许多文化中,太阳帽是夏季或热带地区的常见服饰,象征着休闲和保护。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如户外婚礼或节日庆典,太阳帽也是常见的配饰。
太阳帽常让人联想到阳光、海滩和度假,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它也是户外活动中的实用装备,给人以安全和保护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太阳帽是夏季户外活动的必备品,无论是去海滩、郊游还是日常出行,都能提供必要的防晒保护。
诗歌: 阳光下,一顶太阳帽, 遮住了炙热的拥抱。 海风中,轻轻摇曳, 是夏日最美的装饰。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士戴着太阳帽在海边漫步,海风轻拂,阳光洒在帽檐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听觉:可以联想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或是夏日午后蝉鸣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太阳帽的设计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亚洲,太阳帽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和防晒效果;而在西方,太阳帽可能更注重时尚和装饰性。
太阳帽作为一个实用且具有文化意义的物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防晒保护,也在文学和艺术中扮演着象征角色。了解和使用太阳帽,不仅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对不同文化中的服饰*惯有了更深的理解。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
3.
【帽】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组词】
帽凭、 帽正、 帽襻儿、 礼帽、 帽套、 帽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