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7:04
宅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喜欢待在家里,不太愿意外出社交的女性。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偏好室内活动,如上网、看书、玩游戏等,而不太参与户外活动或社交活动的女性。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宅女”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内向、独立或对科技的依赖。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或戏谑意味,但也可能仅仅是对某人生活方式的描述。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可能会探讨“宅女”现象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家里蹲、宅人、居家人 反义词:社交达人、户外爱好者、派对动物
“宅女”一词源自日语“オタク”(Otaku),最初指对某一方面有极深爱好的人,后来演变成指那些喜欢待在家里的人。在中文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女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娱乐的发展,“宅女”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重视,以及科技对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内向或缺乏社交技能,但也可能代表独立、自主和享受个人时间的积极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典型的宅女,她虽然不常外出,但通过网络保持了广泛的社交联系,她的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舒适的生活模式。
在诗歌中,可以将“宅女”描绘成一个现代都市的隐士,她在数字世界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女性坐在窗边,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她的脸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电子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居家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宅女”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如在英语中可能是“homebody”或“indoorsy”,这些词汇都反映了类似的生活方式,但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宅女”这个词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选择,它既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也与个人的情感和联想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