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33
望天树: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树木,它高耸入云,树冠部分似乎直指天空,因此得名“望天树”。在植物学中,可能特指某种具有显著高度的树种,但在日常语言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比喻那些高大、雄伟或具有象征意义的树木。
“望天树”这个词汇可能源于对自然界中高大树木的直接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
在某些文化中,望天树可能被视为神圣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例如,在一些原住民文化中,特定的望天树可能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望天树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赞叹。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激发人们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见到一棵巨大的望天树,它的高大和美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望天树”:
望天树,高耸入云端, 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你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承载着希望与梦想。
望天树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高大、挺拔的树干和茂密的树冠。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或者是鸟儿在树冠中鸣叫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高大树木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神话中,世界树(Yggdrasil)是一棵连接天地的巨大树木,而在非洲的一些文化中,特定的树木可能被视为祖先灵魂的居所。
通过对“望天树”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高大树木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表达,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