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3:47
“双龙”字面意思是指两条龙。在**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因此“双龙”常常被用来表示双重的好运、力量或尊贵。
“双龙”一词源自古代神话和传说,龙在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双龙”则是对这一概念的扩展,用以强调双重的重要性或力量。
在文化中,“双龙”常常与皇权和吉祥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的龙袍上常有双龙图案,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双龙”给人以强大、尊贵和吉祥的联想,常常激发人们对力量和成功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被形容为“双龙”,通常是指他们在某个领域或两个领域都非常出色,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双龙”来象征两位英雄的并肩作战:
双龙并肩舞,风云际会时。
共御外敌侵,同守家园志。
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而在**文化中则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因此,“双龙”在西方可能不会有同样的正面联想。
“双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文化的深厚内涵,也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双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力量、尊贵和吉祥的意象。
1.
【双】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chóu),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禽鸟二只。
【引证】
《说文》-雙,隹二枚也。 、 《方言六》-飞鸟曰双。 、 《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