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6:55
抗灾:字面意思是指抵抗和减轻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和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活动。
抗灾一词源于中文,由“抗”(抵抗)和“灾”(灾害)组成。随着灾害管理学科的发展,抗灾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在,抗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历史上,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展现出的团结和坚韧,成为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灾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勇气、牺牲和团结。它激发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展开了*的抗灾行动。这一让我深刻理解了抗灾的重要性和全社会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抗灾比喻为人类与命运的较量:
在狂风暴雨中,我们挺立, 抗灾的旗帜,高高飘扬。 每一滴汗水,都是希望的种子, 在废墟上,绽放新生。
视觉:抗灾的画面可能包括救援人员在灾区工作的场景,或是灾后重建的景象。 听觉:抗灾的声音可能是救援车辆的警笛声,或是志愿者们鼓励受灾群众的呼喊。
在英语中,disaster relief 或 disaster response 对应于抗灾的概念。不同文化中,抗灾的策略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减轻灾害的影响。
抗灾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技术和策略,更关乎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抗灾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