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52
“主人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主人的儿子”,但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一个团体、组织或国家的主要负责人或领导者,强调其具有主导地位和责任感。
在文学作品中,“主人翁”常用来指代故事的主要角色,即主角。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场合或活动的负责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企业管理等,它指的是具有决策权和领导地位的人物。
同义词中,“主角”更侧重于文学或戏剧中的主要角色,“领导者”和“负责人”更强调实际的领导和管理职责,“掌舵人”则带有比喻意味,指掌握方向的关键人物。反义词则分别对应了次要角色、追随者、被领导者和边缘位置。
“主人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主人的儿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主要负责人或领导者。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字面意义。
在**文化中,“主人翁”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主导地位,这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概念有一定的联系,即强调领导者的道德责任和公众形象。
“主人翁”这个词汇给人以权威、责任和主导的联想,使用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尊重和期待。它让人想到一个有能力和担当的领导者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担任“主人翁”的角色,负责组织和协调,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词背后的责任和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主人翁”比喻为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的长河中,主人翁挥洒着智慧的笔墨, 每一笔,都是时代的印记, 每一划,都是未来的预言。
视觉上,“主人翁”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站在高处,俯瞰全局,指挥若定的领导者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演讲或决策会议的声音。
在英语中,“主人翁”可以对应为“protagonist”(文学中的主角)或“leader”(领导者),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主人翁”所包含的那种家族继承和责任感的意味。
“主人翁”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指代实际的领导者,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意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37章:“因此,很多人对煤矿没什么~感。”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翁】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翁,颈毛也。 、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
1. 【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