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48
天地根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哲学讨论中。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地的根源”或“天地的根本”,通常用来指代宇宙或自然界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原理或起源。
在文学作品中,天地根 可能被用来象征深远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道”或的“法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哲学或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研究或自然科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探讨宇宙的起源和本质。
天地根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它可能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天地根** 常常与道家的“道”相联系,强调宇宙的统一性和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地根 这个词汇给人以深邃、神秘和庄严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无限和生命的起源,激发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在个人生活中,天地根 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进行哲学思考或参与相关讨论时。例如,在冥想或静心时,可能会思考“天地根”的概念,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天地根深不可测,
万物生长依其律。
心中若有此根在,
何惧风雨与霜雪。
天地根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星空、深邃的海洋或茂密的森林。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自然声音,如风声、水流声或鸟鸣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smic root”或“primeval source”,用来描述宇宙的起源和根本原理。
天地根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深远的哲学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指代宇宙的根本原理,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表达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