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14
湿气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空气中或物体表面所含的水分过多,导致环境或物体变得潮湿。在中医理论中,湿气也被视为一种致病因素,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
湿气 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湿气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在**文化中,湿气与健康密切相关,中医理论强调平衡体内的湿气以维持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湿气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湿气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常常与不适、疾病和不良环境联系在一起。在心理上,湿气可能引发人们对潮湿、阴暗环境的厌恶感。
在南方潮湿的夏季,我经常感受到湿气的存在,衣物不易干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潮湿的气息,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湿气对生活的影响。
在诗歌中,湿气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忧郁的氛围:
雨后的街道,湿气弥漫, 每一块石板都诉说着潮湿的秘密。 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雾, 模糊了远方的轮廓,也模糊了心。
在英语中,moisture 或 humidity 可以对应汉语中的湿气。不同文化对湿气的感知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认识到湿气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湿气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物理环境,还与健康和文化紧密相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湿气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湿】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xiǎn或jìn)声。本义:潮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 、 《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肾其畏溼。 、 《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 、 《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 《孟子·公孙丑上》-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组词】
湿洳、 湿渍渍、 湿风、 湿薪、 湿浸浸、 湿渌渌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