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8:45
梓行(zǐ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梓木制作的印刷版进行印刷。在古代,梓木因其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印刷版,因此“梓行”逐渐成为印刷、出版的代称。
同义词中,“出版”和“发行”更现代,而“梓行”保留了古朴的印刷文化色彩。反义词“收藏”和“封存”则与“梓行”的公开传播形成对比。
“梓行”一词源于古代印刷技术,梓木因其优良的材质被选为印刷版材料。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现代印刷已不再使用梓木,但“梓行”一词仍保留在语言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的梓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象征着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在古代,梓行书籍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校对和审核,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梓行”一词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印刷工艺和文化的传承。它唤起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播的敬仰。
在现代生活中,“梓行”一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用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播的重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墨香梓行处,字字皆心血。”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印刷作坊的景象,木质的印刷版和墨香四溢的环境。听觉上,可能是印刷时木版敲击的声音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梓行”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出版”(publishing)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梓行”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古代印刷文化的历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文化内涵。
1.
【梓】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同本义 。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引证】
《说文》-梓,楸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 《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楠梓。
【组词】
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