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8:50
忍羞 的字面意思是指忍受羞辱或尴尬的情况。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让自己感到羞愧或难堪的情境时,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表现出过度的反应,甚至能够保持冷静和尊严。
在文学作品中,忍羞 常常用来描述角色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尊严,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面对家族的衰败和个人情感的挫折时,展现出的忍羞态度。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遭遇尴尬但仍能保持礼貌和镇定的行为。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忍羞 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在面对负面评价或冲突时的应对策略。
同义词:忍辱、含羞、忍耐、克制 反义词:发怒、爆发、失态、崩溃
忍羞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忍”和“羞”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忍”意味着忍受或克制,“羞”则指羞愧或尴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忍羞** 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的克制和尊严。这种观念在社会交往中也被广泛推崇,认为能够忍羞的人更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谐。
忍羞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深刻的。它让我联想到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在面对羞辱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工作中我被错误地指责,当时我选择了忍羞,没有立即反驳,而是事后通过冷静的沟通解决了问题。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忍羞在处理冲突中的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忍羞:
在风雨中忍羞,
不语,不言,
心海波澜,
面容如常。
忍羞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风雨中,面带微笑,尽管内心波涛汹涌,但外表依然平静。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旋律缓慢、充满内省的钢琴曲,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英语中,忍羞 可以对应到“endure humiliation”或“bear sham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羞辱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在面对羞辱时保持冷静和尊严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忍羞 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困难情境中保持尊严,也让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克制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优雅和尊严的人。
1.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2.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 《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 《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共其笾荐羞之实。 、 《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组词】
羞豆、 羞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