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27
狂躁(Manic)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通常指情绪异常高涨、兴奋过度,行为上可能表现出冲动、不理智和过度活跃。在心理学领域,狂躁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的一个典型症状,与抑郁状态相对。
狂躁一词源自拉丁语“maniacus”,意为“疯狂的”,后来演变为英语中的“manic”,在中文中对应为“狂躁”。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一种情绪状态,尤其是在心理学领域。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狂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情绪的极端表达可能被视为不正常或需要治疗,而在其他文化中,这可能被视为个性的一部分。
狂躁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失控、危险和不稳定。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情绪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在个人生活中,狂躁可能与某些特殊经历相关,例如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表现出狂躁的行为。
在诗歌中,狂躁可以被用来形容风暴的猛烈:“狂躁的风暴席卷过荒凉的平原,带走了所有的宁静。”
狂躁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跳动的音符、混乱的画面或激烈的色彩,这些都是与狂躁情绪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狂躁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即情绪的极端高涨和行为的失控。
狂躁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还反映了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问题。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