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13
词汇“慢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慢”通常指速度慢,而“狎”则有亲近而不庄重、轻*的意思。将两者结合,“慢狎”可能指的是一种缓慢而轻浮或不庄重的态度或行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
由于“慢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描绘一种特定的社交氛围或人物性格。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慢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由于“慢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慢”和“狎”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态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慢狎”被使用,可能是为了描述一种不受欢迎的社交行为,尤其是在需要正式和尊重的场合。
“慢狎”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不庄重和轻浮的行为,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不尊重。
由于“慢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很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慢狎”用于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在社交场合的不当行为。
由于“慢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慢狎”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合词。
“慢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其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实际应用的机会较少。
1.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
2.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