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4:59
词汇“休祚”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休祚”由两个字组成:“休”通常意味着休息、停止或结束,而“祚”则指君主的地位、福祉或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休祚”可能指的是君主或国家命运的终结,或者是指君主退位、国家衰败的状态。
由于“休祚”是一个较为古风的词汇,它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古代政治研究)中。在现代口语中几乎不会使用。
“休祚”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对君主和国家命运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被其他更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化中,君主的地位和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主题。因此,“休祚”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到“休祚”,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朝代的更迭,以及君主的无奈和国家的衰败。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沉重和哀伤的情感色彩。
由于“休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它更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特定的文化交流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变迁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休祚”来增添一种古风和深沉的氛围:
休祚之君,泪洒长河,
朝代更迭,岁月如梭。
结合“休祚”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古代宫殿的废墟、历史的纪录片片段,或者是古琴的哀婉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休祚”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涉及到君主退位或国家衰败的概念。
“休祚”作为一个古风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祚】
(形声。从示,乍声。本义:福;福运)。
同本义。
【引证】
《国语》-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 、 《红楼梦》-今当祚永运隆之日,太平无为之世。 、 《隋唐演义》-真主已出,隋祚不长。
【组词】
祚长、 祚薄、 祚土、 祚胤、 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