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6:45
“慌手忙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为慌张或紧张而手脚无措,动作慌乱不协调。字面意思是指手和脚都慌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慌手忙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人在紧张或慌乱状态下行为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慌乱状态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和镇定。因此,“慌手忙脚”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慌乱状态的负面评价,即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是更为理想的行为方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突发**时,人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准备或经验而表现出慌乱的行为。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参加重要的面试,由于过于紧张,我在准备材料时慌手忙脚,差点忘记带重要的文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慌手忙脚,梦回旧时光,泪湿枕边角。”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厨房里慌乱地做饭,锅碗瓢盆乱响,烟雾缭绕。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脚步声和慌乱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humbs”或“in a fluster”,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慌乱和无序的状态。
“慌手忙脚”这个成语在描述人在紧张或慌乱状态下的行为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状态。
吓得常禄也不敢哭,劝了母亲,慌手忙脚的,去找普焕亭。
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的跑出去。
1. 【慌】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忙】
(形声。从心,亡声。本义:急迫,慌忙)。
同本义。
【引证】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组词】
急忙、 忙丢丢、 忙不择价、 忙迫、 忙手忙脚、 忙促、 忙碌碌、 忙忙迭迭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