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8:33
“如如不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用语,字面意思是“如同不动”,形容心境非常平静,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在文学中,“如如不动”常用来形容人物心境的深邃和超然,如在描述高僧或智者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心理状态或哲学思考时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种高度自我控制和内心平衡的状态。
“如如不动”源自**经典,特别是禅宗文献中,用来描述达到涅槃境界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内心平静和坚定。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文化中,“如如不动”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让我联想到深邃的湖泊和静谧的夜晚。它提醒我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态,不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如不动心,静看花开花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高僧在静谧的山林中打坐,周围是静止的湖水和宁静的空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音乐,带来一种平和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moved”或“imperturbable”,但这些词汇缺乏“如如不动”所蕴含的深邃和超然的意义。
“如如不动”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也传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不敢于相,如如不动。
渺渺无为浑太乙,~号初玄。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