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0:20
发言:指在公开场合或特定情境下,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感受或信息的行为。它通常涉及口头表达,但也可能包括书面形式,如发表演讲、撰写文章或在会议上提出观点。
发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发”和“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发言多指在朝廷或官方场合表达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各种社交和专业场合。
在许多文化中,发言被视为个人表达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在一些社会中,能够有效发言被认为是领导力和影响力的体现。
发言往往与自信、权威和沟通能力相关联。它可能激发积极的情感,如尊重和信任,也可能引起紧张或焦虑,特别是在需要公开演讲的场合。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加一个辩论赛,那是我第一次在众多观众面前发言。虽然紧张,但通过准备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诗歌中,发言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如:
在沉默的海洋中,
我以言语的帆,
驶向思想的彼岸。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灯光聚焦的舞台上发言,背景音乐缓缓流淌,这种场景往往与权威、激情和影响力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speak”或法语的“parler”,虽然基本含义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发言是沟通和表达的核心,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专业领域,有效的发言都是建立联系和影响他人的关键。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发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塑造个人形象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工具。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