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7:55
词汇“树俗立化”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或广泛认可的含义。因此,我将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结合这些字的意思,“树俗立化”可能指的是树立或建立某种习俗或文化,使其成为一种被接受或认可的社会现象。
由于“树俗立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硬要赋予它一个语境,可以想象它可能出现在讨论文化传承、社会习俗形成或教育教化的文章中。
由于词汇的非标准性,以下句子仅为假设:
由于“树俗立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谈起。
如果“树俗立化”被用作一个概念,它可能与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有关,强调通过建立和维护习俗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稳定和秩序,以及对文化价值的尊重和维护。
由于词汇的非标准性,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除非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讨论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树俗立化”用作一个象征,代表文化的传承和习俗的形成。
由于词汇的抽象性,它可能与古老的文化仪式、传统的节日庆典等视觉和听觉元素相关联。
由于词汇的非标准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法进行比较。
“树俗立化”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含义和应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们应当使用更为明确和广泛认可的词汇来传达思想和情感。这个词汇的分析提醒我们在使用语言时要准确和规范,避免创造或使用不明确的词汇。
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何道之行以至于此?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3.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4.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