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11
词汇“刮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组合进行分析和推测。
“刮言”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刮去或削减言语”,即对言语进行删减或修改,使其更加简洁或符合某种标准。
由于“刮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文字的精炼过程;在口语中,可能指对某人言论的批评或修正。
由于“刮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刮”和“言”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描述对言语的处理。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刮言”可能被用来形容对言论的控制或审查,尤其是在强调****的环境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负面含义。
“刮言”可能让人联想到对自由表达的限制,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起不适或警惕。
由于“刮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在编辑或写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对文字的修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刮言”来比喻对情感或思想的精炼: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刮言,
剔除浮华,留下真挚。
“刮言”可能让人联想到削铅笔的声音,或是橡皮擦去铅笔痕迹的画面,这些都是与修改和精简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刮言”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刮言”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场合和语境。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