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2:32
“斗百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比赛来识别和比较各种草本植物。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游戏或活动,参与者通过观察和记忆来识别不同的植物,以此来竞争和娱乐。
在文学中,“斗百草”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田园生活的场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植物知识的竞赛或展示。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园艺学,这个词汇可能指代一种教学或研究活动,用于培养对植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同义词:识草比赛、植物辨识大赛 反义词:(这个词汇较为特定,反义词不明显,但可以说“无视植物”或“植物盲”来表达相反的概念)
“斗百草”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民间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游戏形式,还逐渐融入了教育和科研的元素。在现代,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于描述一种教育或娱乐活动,强调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
在**传统文化中,“斗百草”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然环境。在现代社会,这种活动也被视为一种环保和生态教育的实践。
“斗百草”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和孩子们纯真的笑声。这种活动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郊外参加了一个斗百草的活动,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么多不同的植物,那种新奇和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斗百草”:
春风拂面,绿意盎然, 孩童嬉戏,斗百草间。 花儿笑语,叶儿轻摇, 自然之美,心中永留。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孩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弯腰观察着各种花草,他们的笑声和鸟儿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植物识别游戏可能被称为“植物寻宝”或“自然探索”,虽然名称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通过游戏来增进对植物世界的了解和兴趣。
通过对“斗百草”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所蕴含的文化和教育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是一种传统游戏的名称,也是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生态意识的方式。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以丰富我的语言运用。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3.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