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7:57
“枕岩漱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枕着岩石,用流水漱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隐居山林,过着简朴自然的生活。它强调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生活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枕岩漱流”常被用来描绘隐士或高人的生活状态,如在古诗词中形容隐士的清高和超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自然、环保或生活方式的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环境科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同义词:隐居山林、遁世隐居、避世隐居 反义词:入世、涉世、尘世纷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隐居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与隐居相反的参与社会活动的状态。
“枕岩漱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隐居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的人来说。因此,“枕岩漱流”这个成语在文化上承载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清澈的溪流、静谧的山林和简单的生活,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态度和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梦想过一种枕岩漱流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枕岩漱流,心随流水去,梦回山林,身与白云齐。”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隐士枕着岩石,听着溪流的声音,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成语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隐居生活可以用“living off the grid”或“back to nature”来表达,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枕岩漱流”那么富有诗意,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远离现代生活、回归自然的意思。
通过对“枕岩漱流”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所代表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启发了我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岩】
(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嵌岩窦穴。 、 宋·沈括《梦溪笔谈》-高岩峭壁。 、
【组词】
岩电、 岩阿、 岩徼、 岩下、 岩饰
3.
【漱】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 《礼记·内则》-咸盥漱。 、 《礼·内则》-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
【组词】
漱盂、 漱流、 漱盥
洗涤。
【引证】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清漱。
【组词】
漱涤、 漱澣、 漱浣、 漱濯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