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9:49
外号:指人们在正式名字之外,根据某人的特征、行为、外貌或其他特点给予的非正式、通常带有亲切或幽默意味的称呼。
外号一词源自汉语,历史悠久,最初可能源于人们对英雄或名人的尊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普通人的非正式称呼。
在**文化中,外号常带有亲切和幽默的意味,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润滑剂。在西方文化中,外号同样常见,但有时可能更强调个性和独特性。
外号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如亲切、幽默、友好。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在学生时代,我有一个朋友因为总是带着一顶特别的帽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帽子哥”。这个外号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他,也成为了我们友谊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外号可以用来增加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春风拂面,笑语盈盈, “花仙子”在花海中翩翩起舞。
外号“闪电”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画面和呼啸而过的声音,而“甜心”则可能让人想到温暖的笑容和柔和的声音。
在英语中,“nickname”与“外号”相对应,用法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外号的起名方式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外号是语言中的一种有趣现象,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幽默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外号能够增加交流的趣味性和深度。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