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14
词汇“戎垒”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戎”和“垒”。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戎垒”进行深入分析。
“戎垒”字面意思是指军事防御工事,特别是指古代战争中用于防御的堡垒或城墙。其中,“戎”字古代指兵器或军事,而“垒”字则指用于防御的土堆或石墙。
在文学作品中,“戎垒”常用来形容坚固的防御工事,象征着战争的严峻和防御的决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历史或战争策略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兵器,后引申为军事。“垒”字则来源于古代的防御工事,如土堆或石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戎垒”逐渐固定为一个词汇,专门指代军事防御工事。
在**古代,戎垒是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战争的特点和防御策略。在现代,这个词更多地用于历史研究和军事教育中,帮助人们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
提到“戎垒”,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军事色彩,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戎垒”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历史或军事知识时,了解这个词的意义和背景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戎垒”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来描绘战争的场景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墙或堡垒,周围是战火纷飞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或士兵的呐喊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fortress”或“rampart”等词来表达类似的防御工事概念。
“戎垒”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战争的防御策略,也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增强我们对文化历史的认识。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垒】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垒,军壁也。 、 《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 、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 、 《左传·僖公十九年》-因垒而降。 、 《左传·宣公十二年》-摩垒而还。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于城内更筑坚垒。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
【组词】
垒培、 垒尉、 垒和、 垒口、 垒舍、 深沟高垒;两军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