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4:32
“公人”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政府机关或公共机构工作的人员,尤其是指那些执行公共职务的官员或公务员。这个词汇强调了这些人员与公共事务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公人”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正直、勤勉的公务员形象,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作为一个官僚主义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任何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而不论其具体职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公人”可能特指那些负责执行法律或管理公共资源的官员。
这些同义词在指代政府工作人员时有所重叠,但“公人”更强调其公共服务的角色。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公共职务无关的普通民众。
“公人”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公”指的是公共的、官方的,而“人”指的是个人或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政府工作人员。
在**传统文化中,公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公人的角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
对于许多人来说,“公人”可能唤起一种权威和责任感的联想。在正面情境下,它可能代表公正和效率;在负面情境下,它可能与官僚主义和低效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与不同部门的公人打交道,从交通警察到税务官员。这些经历让我对公人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人”:
晨曦中,公人步履匆匆, 肩负着城市的安宁与梦。 他们的身影,在街头巷尾, 是秩序的守护,是希望的灯。
想象一个公人在繁忙的街道上指挥交通,或者在办公室里认真处理文件,这些场景可以带来一种秩序和效率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公人使用扩音器指挥交通的声音,或是办公室里键盘的敲击声。
在英语中,“公人”可以对应为“public servant”或“official”。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但都强调了与公共服务的联系。
通过对“公人”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政府工作人员时的多重含义和用法。这个词汇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也让我在表达相关概念时更加准确和丰富。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