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2:36
词汇“甓社”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现代汉语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
“甓”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砖,而“社”通常指的是土地神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也可以指社区或团体。因此,“甓社”可能指的是用砖建造的祭祀场所或者与砖相关的社区活动。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建筑或**活动的语境中。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假设它是一个古代词汇,可能会在古文中有如下使用:
同义词可能包括“砖庙”、“砖祠”等,这些词汇都可能指代用砖建造的**或祭祀场所。反义词则难以确定,因为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甓”字来源于古代汉语,意为砖,而“社”字也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指土地神,后来扩展到社区或团体。这两个字的结合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
在古代**,砖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而社祭是农村社区的重要活动。因此,“甓社”可能与古代的建筑技术和***俗有关。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和**的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技术的兴趣。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甓社”作为一个古代场景的元素,例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个古老的祭祀场所: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将其想象为一个古代场景,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砖墙、静谧的夜晚和悠扬的钟声。
由于“甓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确定。
“甓社”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都较为有限。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然而,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甓】
砖,古代又称“瓴甓”。
【引证】
《说文》-从瓦,辟声。 、 《庄子·知北游》-在瓦甓。
【组词】
甓鹙、 甓涂
用砖砌。
【引证】
明·方孝孺《东瓯王神道铭》-明年,甓通州外郛;八年移镇彰德,甓其城。
2.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