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9:03
“徼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祈祷或仪式来祈求幸福或好运。它通常涉及**或超自然的信仰,希望通过某种形式的祈祷或仪式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好运。
在文学中,“徼福”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仪式或个人祈祷的场景中,强调人们对神灵的依赖和对好运的渴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信仰或传统*俗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学、历史学或民俗学中,“徼福”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文化中的实践和信仰体系。
同义词“祈福”和“求福”强调的是主动寻求好运的行为,而“徼福”更侧重于通过特定仪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反义词“招祸”和“招灾”则指的是带来不幸或灾难的行为。
“徼福”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徼”意为寻求或追求,“福”则指幸福或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通过祈祷或仪式来寻求好运——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徼福”是一种普遍的信仰和实践。例如,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拜神或参加仪式来徼福。这种实践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好运的渴望。
“徼福”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虔诚的祈祷和传统的仪式。它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确定性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参加过家庭祭祀活动,通过焚香和祈祷来徼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和顺利。这种传统*俗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徼福”:
晨曦微露,我心向神明,
徼福于晨钟暮鼓之间。
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家国安宁,人心和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祭祀场景的画作,人们手持香烛,面朝神像,虔诚祈祷。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宁静的寺庙钟声或悠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祥和与虔诚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和实践也存在。例如,在**教文化中,人们通过祈祷和参加教堂仪式来祈求神的庇佑和好运。这些实践虽然在形式和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好运的渴望。
通过对“徼福”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好运的追求,也体现了我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徼】
招致。
【引证】
《国语》-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
【组词】
徼怨、 徼祸、 徼乱
2.
【福】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引证】
《说文》。按,本作祜也。-福,祐也。 、 贾谊《道德说》-安利之谓福。 、 《荀子·天论》-师其类者谓之福。 、 《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 《易·晋》-受茲介福。 、 《诗·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 《诗·鲁颂·閟宫》-降福既多。 、 《韩非子·解老》-全寿富贵之谓福。 、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组词】
福泽、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福缘、 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