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20:3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20:31:07
词汇“哀忧”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哀”和“忧”。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哀忧”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哀忧”字面意思是指悲伤和忧愁。其中,“哀”表示悲伤、哀痛,而“忧”则表示忧虑、忧愁。两者结合,通常用来形容深重的悲伤和忧虑情绪。
“哀”和“忧”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哀忧”常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相关联,如诗词中常表达的哀愁情感。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与个人的不幸遭遇或社会的不公现象相关。
“哀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压抑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失落和无助的情感体验。
在个人的生活中,可能会有某些时刻感受到“哀忧”,比如失去亲人、遭遇挫折等。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哀忧”这一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哀忧”来营造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如:
月光洒满寂静的湖面,
哀忧如影随形,
心中的波澜,
在夜色中悄然荡漾。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sorrow”和“grie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哀忧”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中扮演着角色。通过对“哀忧”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忧】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忧,愁也。 、 《玉篇》-忧,愁也。 、 《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 、 《易·丰》-勿忧。 、 《易·说卦》-坎为加忧。 、 《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 《诗·召南·草虫》-忧心忡忡。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组词】
忧忿滞中、 忧蹙、 忧愠、 忧忆、 忧心如捣、 忧邑、 忧畏、 忧世、 忧怀、 忧怯、 忧天、 忧公忘私、 忧鱼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引证】
《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
【组词】
忧居、 忧服、 忧纪、 忧棘、 忧毁、 忧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