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6:36
词汇“斡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职体系时。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斡官”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职中负责管理、调度和处理事务的官员。在古代**,斡官通常指的是在中央或地方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他们负责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包括财政、司法、军事等。
在文学作品中,“斡官”可能出现在对古代官制或历史**的描述中,用以展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在口语中,由于该词汇的古老和专业性,现代人很少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古代文献研究中,学者可能会使用该词汇来准确描述古代官职。
“斡”字在古代有旋转、管理的意思,“官”即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斡官”这一官职名称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这一词汇来指代具体的官职。
在古代**,斡官是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廉洁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因此,斡官的形象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常常与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
对于现代人来说,“斡官”一词可能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距离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复杂的政治环境。
由于“斡官”一词的古老和专业性,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一词汇。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学术讨论时,了解这一词汇的含义和背景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斡官”这一词汇来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官服、官印等视觉元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斡官”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听觉上,可以通过古代文献的朗读或相关历史剧的配音来感受这一词汇的语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负责管理和调度事务的官职,但其名称和具体职责可能有所不同。
“斡官”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和古代文献时,掌握这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有益的。
1.
【斡】
(形声。从斗,倝(gàn)声。本义:勺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斡,蠡柄也。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