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0:56
“昭昭在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明显地摆在眼前”,形容事物非常明显,一目了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强调某事物的清晰可见,不容置疑。
在文学作品中,“昭昭在目”常用于描述历史**的真相、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自然景观的壮丽,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某事的明显性,比如在争论中指出对方的错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事实的清晰和不容否认。
“昭昭在目”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昭昭”意为明亮、清晰,而“在目”则指在眼前。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昭昭在目”常用于强调正义和真理的不可掩盖性,反映了人对事实和真相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强调诚信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真相和正义。它传达了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和透明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历史**时使用过“昭昭在目”,以强调历史事实的不可否认性。这个成语帮助我在辩论中增强了说服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昭昭在目的星辰,照亮了夜行的旅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阳光下清晰可见的风景画,或者一段描述明亮、清晰景象的音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clear as day”,用来形容某事非常明显和清晰。
“昭昭在目”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清晰和有力的描述,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也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有效地传达我的思想和观点。
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1.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2.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3.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4.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