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4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48:25
“广譬曲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广泛地使用比喻和曲折的比喻来阐述或说明一个观点。这个成语强调通过多种比喻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和富有说服力。
在文学作品中,“广譬曲喻”常用于描述作者如何巧妙地使用比喻和象征来增强文本的深度和美感。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表达技巧,即他们如何通过比喻和隐喻来使观点更加鲜明。在专业领域,如修辞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比喻手法。
“广譬曲喻”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和修辞传统。在古代文学中,比喻和象征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个成语反映了这一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非文学的语境中,用以描述那些善于使用比喻和隐喻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比喻和象征被视为高雅和智慧的表达方式。因此,“广譬曲喻”在文化上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常用来赞扬那些能够通过比喻和隐喻来传达深刻思想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智慧和深度的感觉,联想到那些能够通过比喻和隐喻来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或演讲。它激发了对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的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评价一本书或一次演讲时使用这个词汇,特别是当内容通过丰富的比喻和隐喻来传达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银,广譬曲喻,夜的诗篇,无声的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画作,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比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段充满隐喻和比喻的诗歌朗诵。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metaphor”和“allegory”来体现,虽然具体用法和接受度在不同文化中有所差异。
“广譬曲喻”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修辞技巧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人类通过比喻和隐喻来探索和表达世界的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语言艺术的欣赏。
指多方晓谕,委婉开导。
1.
【广】
(形声。从广(yǎn),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本读yǎn,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
四周无壁的大屋。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以大屋曰广。”-广,殿之大屋也。 、 《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天子之堂广九雉。 、 《孟子》-居天下之广居。 、 《庄子·田子方》。司马注:“广庭也,以唐为之。”-是求马于唐肆也。 、 《汉郊祀歌》-朱涂广,夷石为堂。(涂:粉饰。夷石:平整的石头做堂基) 、
2.
【譬】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譬,喻也。 、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 、 《论语》-能近取譬。 、 《战国策·齐策》-臣窃为公譬可也。
【组词】
譬如、 譬犹、 譬况、 譬谕
晓谕,使人知晓。
【引证】
《后汉书》。注:“譬,晓谕也。”-又譬诸外戚。
【组词】
譬称、 譬类
3.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4.
【谕】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谕,告也。 、 《周礼·掌交》-以谕九税之利。 、 《周礼·秋官》-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
【组词】
谕葬、 面谕;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