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9:58
“傅纳以言”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傅纳”可能指的是某种收集或归纳的行为,“以言”则意味着通过言语或文字。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进行归纳或总结的行为。
由于“傅纳以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并不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词汇,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通过言语或文字来整理或表达复杂的思想或信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学术讨论或文学创作中。
由于“傅纳以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个特定作者或文化背景下的创造性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有人使用了“傅纳以言”这个词汇,它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学或学术上的创新表达。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谨和学术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通过言语或文字来整理和表达思想。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我傅纳以言,将夜的静谧编织成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图书馆中,认真地整理书籍和笔记,通过文字来表达他的思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来增强这种学术和整理的氛围。
由于“傅纳以言”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傅纳以言”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通过言语或文字来整理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
1.
【傅】
(形声。从人,尃(fū)声。本义:辅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与俌略同。-傅,相也。 、 《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傅,傅之德义。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郑伯傅王。
【组词】
傅父、 傅御、 傅弼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