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4:40
“打杂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做各种杂事或琐碎的工作。基本含义是指从事一些没有特定技能要求、较为简单或低级的工作,通常这些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或技能。
在文学作品中,“打杂儿”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在故事中的次要或辅助角色,如仆人、学徒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某人做的工作不重要或不被重视。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或服务业,“打杂儿”可能指那些负责清洁、搬运等基础工作的员工。
同义词:杂工、杂役、跑腿的、打下手 反义词:主事、主管、专家、领导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工作内容的描述,如“杂工”更偏向于体力劳动,“打下手”则强调辅助性质。反义词则体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
“打杂儿”一词源于民间口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杂务工作。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个词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打杂儿”可能与低下的社会地位相关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认识到即使是“打杂儿”的工作也有其价值和必要性。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常与低级、不被重视的工作相关联。然而,也有人认为“打杂儿”是学*和成长的起点,因此带有积极的意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初入职场时做“打杂儿”工作的经历,这些经历虽然辛苦,但也是了解行业和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打杂儿”作为一种隐喻,用来描述生活中的琐碎和不易察觉的美好。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忙碌的厨房、杂乱的工作台等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工具的碰撞声、脚步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dd jobs”或“menial tasks”,它们也指那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打杂儿”这个词虽然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但它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也有其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和职场。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