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36
施行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执行、实施某项计划、政策、法律或规则。它强调的是将决策或规定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不同的语境中,“施行”的使用有所不同:
“施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施行”来描述政策的执行。
在**文化中,“施行”常常与法治、政策执行等官方行为相关联,强调的是权威和秩序。
“施行”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政府行为、法律执行等,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个人生活中,“施行”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政策、法律或公司规定时,可能会间接涉及。
在诗歌中,可以将“施行”用于描述时间的流逝或历史的进程,如:“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缓缓施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官员在宣布新政策的施行,背景是庄严的会议室;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庄重的交响乐来增强“施行”的正式感。
在英语中,“施行”可以对应为“implement”或“enforce”,具体使用取决于语境。
“施行”是一个强调执行和实施的词汇,在法律、政策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了解其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内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