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29:53
海水声速是指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这个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一般来说,海水中的声速大约在1500米每秒左右,但这个数值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专业领域,如海洋学、声纳技术、军事应用等,海水声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影响声纳系统的性能和潜艇的隐蔽性。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如果提到,通常是为了描述海洋的深邃或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
同义词:水下声速、海洋声速 反义词:空气声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海水声速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对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的科学研究。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中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海洋文化中,海水声速可能被视为海洋神秘和深邃的象征。在军事文化中,它与隐蔽性和侦察技术紧密相关。
海水声速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海的宁静和神秘,也可能让人想到科技的精密和海洋探索的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海洋相关的活动或研究,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海水声速的测量和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水声速比喻为时间的流逝,无声而迅速:
海水声速,无声的流逝, 深邃的海洋,时间的刻度。
结合海洋的图片和海浪的声音,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水声速的概念,想象声波在海水中穿梭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ound velocity in seawater”,虽然表达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科学概念。
海水声速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但在理解海洋的物理特性和相关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可以增强对海洋科学的认识,并在相关领域中更准确地表达和交流。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4.
【速】
(形声。从辵(chuò),束声。本义:速度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速,疾也。 、 《周礼·考工记·总目》-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