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4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49:55
“奏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向君主或上级明确地陈述或报告某事。基本含义是在正式场合中,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详细说明情况、请求或建议。
“奏明”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奏”字原指演奏音乐,后引申为向君主报告;“明”字表示清楚、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奏明”逐渐固定为一种正式的报告行为。
在**古代社会,“奏明”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互动和权力结构。在现代社会,虽然使用频率降低,但仍保留其正式和尊重的语义。
“奏明”给人一种正式、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和现代正式场合的严谨态度。
在工作中,我曾需要向高层管理团队奏明一个项目的风险和挑战,这种正式的表达方式帮助我清晰地传达了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奏明”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奏明了夜的寂静”。
想象一位古代官员手持奏折,步入宫殿,向**奏明国事,这种场景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仪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port to”或“inform”,但缺乏“奏明”所特有的正式和尊重的语义。
“奏明”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其正式和庄重的语义在特定场合仍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