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11:3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11:38:47
伏特加(Vodk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酒精饮料,主要由水和乙醇组成,通常含有40%至50%的酒精(体积百分比)。它起源于东欧和俄罗斯地区,是这些地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伏特加通常由谷物(如小麦、黑麦)或马铃薯发酵后蒸馏制成,有时也会使用其他原料。
“伏特加”一词源自斯拉夫语,最初的意思是“小水”(俄语:водка),反映了其作为饮用水的替代品的历史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特加的制作工艺和消费文化在俄罗斯和东欧地区发展起来,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伏特加在俄罗斯和东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与庆祝、社交和传统习俗联系在一起。在苏联时期,伏特加甚至被用作政治工具,用于维持社会秩序或作为奖励。
伏特加常常让人联想到寒冷的气候、坚韧的性格和深沉的情感。它也可能与狂欢、放松和社交活动相关联。
个人可能在旅行中尝试不同国家的伏特加,或者在特殊场合与朋友分享一瓶高品质的伏特加。
在诗歌中,伏特加可以被描述为“冰冷的火焰,温暖心灵的液体黄金”。
伏特加的透明瓶身和无色液体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冰川水,而倒酒时的声音可能让人感到放松和期待。
在不同文化中,伏特加的消费方式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国,伏特加常用于调制鸡尾酒,而在俄罗斯,它可能更多地被纯饮。
伏特加不仅是一种酒精饮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联想。了解伏特加的背景和使用方式,可以加深对特定文化的理解,并在语言表达中提供更多的色彩和深度。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特】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特,朴特,牛父也。 、 《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 、 《玉篇》-特,牡牛也。
【组词】
特处士、 特牛
3.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