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8:21
时务: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当前的事务或时事,特别是指那些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相关的重要事务。它强调的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事务,通常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时务”一词源于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时务”来指代当前重要事务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指代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事务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时务”常常与“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一成语联系在一起,强调对时代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社会变革时期,“时务”更是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时务”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迫感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需要立即关注和处理的重要事务,以及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通过阅读新闻和参与社会活动来了解和应对时务。例如,在疫情期间,我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疫工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时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务”:
时务如潮涌,
人心似舟浮。
识得风云变,
方能立潮头。
“时务”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新闻播报的声音和画面,以及忙碌的办公室场景。视觉上,我可能会想到电视屏幕上滚动的新闻标题。
在英语中,“时务”可以对应为“current affairs”或“timely matters”。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与当前社会状况相关的事务。
通过对“时务”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多重含义。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状况,也激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时务”这类词汇的运用和理解。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