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3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34:55
“清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清晰、悠扬的吟咏或歌唱。它通常用来形容诗歌或音乐的表达方式,强调声音的纯净和情感的细腻传达。
在文学语境中,“清咏”常用于描述诗歌的朗诵或古典音乐的演奏,如“清咏古诗”或“清咏琴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时,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文学批评中,“清咏”可能被用来分析作品的表演风格。
“清咏”由“清”和“咏”两个字组成。“清”字有清晰、纯净之意,“咏”字则指吟咏、歌唱。这个词在古代文学和音乐中就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清咏”与文人雅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对艺术表达的精致追求和对情感细腻传达的重视。
“清咏”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夜晚的宁静、月光的柔和以及诗歌的深邃。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文艺和抒情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古典音乐会上听到一位小提琴家以清咏的方式演奏巴赫的作品,那种纯净而深情的表达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咏”:
月光如水,夜风轻拂,
我在窗前清咏着古老的诗行。
心中的波澜,随音符流淌,
在这宁静的夜晚,寻找失落的梦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文人,在月光下,手持书卷,轻声吟咏。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古典钢琴曲,旋律悠扬,音色纯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 singing”或“melodious recitation”,但这些表达不如“清咏”那样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
“清咏”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纯净和表达的细腻,还承载了人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詠,歌也。或从口。 、 《虞书》。郑注:“谓歌诗也。”-搏拊琴瑟以咏。 、 《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 《论语·先进》-咏而归。 、 班固《东都赋》-咏殷周之《诗》。
【组词】
咏士、 咏雪、 咏哦、 咏吟、 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