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5:42
“清和平允”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清和平允”形容事物处理得既清晰明白又和谐公平,恰到好处。
在文学作品中,“清和平允”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或处理事务的方式,如形容一个人处理问题既公正又得体。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描述某人行为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评价决策或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清和平允”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对公正和和谐的追求有关。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一直保持着其基本的含义,即处理事务的公正与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公正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清和平允”这个词汇体现了这些价值观,并在社会交往和法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它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公正处理的情况,可以使用“清和平允”来形容自己的处理方式,或者评价他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和平允处事心,公正无私照人心。”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和谐的画面,如平静的湖面映照着蓝天白云。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和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ir and balanced”,虽然在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但都强调了公正和平衡。
“清和平允”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行为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和谐社会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
攸性孝友,多材艺,~,名闻过于炎。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3.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4.
【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允,信也。 、 《尔雅》-允,信也;允,诚也。 、 《易·晋》-众允。 、 《书·尧典》-允恭克让。 、 《诗·商颂·长发》-允也天子。 、 《方言》-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
【组词】
允元、 允直、 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