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23
官腔官调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官员在正式场合或与公众交流时使用的正式、刻板、有时显得空洞或不真诚的语言风格。这种说话方式往往缺乏真诚和亲切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感觉。
官腔官调 这个词汇源于**古代官场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用来描述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描述一种不真诚、刻板的官方语言风格——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官腔官调常常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官员沟通方式的不满。这种语言风格在社会中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因为它阻碍了有效的沟通和民主参与。
官腔官调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不真诚和脱离群众。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官僚主义的反感,以及对更真诚、更有效沟通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官员在公开场合使用官腔官调,他们的言辞虽然正式,但却缺乏实质内容,让人感到失望和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官腔官调”:
官腔官调,空洞的回响,
在会议厅里,回荡着虚伪的光。
真诚的话语,何处寻觅?
在这官僚的迷宫,迷失了方向。
官腔官调 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会议室、严肃的面孔和单调的演讲声音。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那些穿着正式服装的官员在讲台上发表讲话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bureaucratic speak”(官僚语言)或“political jargon”(政治术语),它们都描述了一种正式、刻板且有时不真诚的语言风格。
官腔官调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理解和识别那些不真诚、刻板的沟通方式。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更好地分析和批判官僚主义现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更真诚、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你少拿这~来吓唬人。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腔】
(会意兼形声。从月(肉),从空,空亦声。本义:人和动物体内的空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腔,内空也。从肉,从空,空亦声。
【组词】
腔子、 口腔;胸腔;生殖腔;胚盘下腔;胸膜腔;心腔;肾球囊腔;颅腔;腹腔;肠腔;子宫腔;髓腔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