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5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54:46
光源:指能够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的物体或设备。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星星,也可以是人造的,如电灯、激光器等。
光源一词由“光”和“源”组成,其中“光”指的是可见的电磁辐射,“源”指的是产生或发出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光”和“源”分别有各自的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光源”这一现代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光源象征着生命、智慧和指引。例如,在**教艺术中,圣母玛利亚常被描绘为“光之母”,象征着神圣的光和希望。
光源常常让人联想到温暖、安全和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源,会让人感到安心和舒适。
在日常生活中,光源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停电时,手电筒成为了重要的光源,帮助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诗歌中,可以将光源比喻为希望的象征:
在无尽的黑暗中,
你是那唯一的光源,
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引领我穿越迷雾。
在不同语言中,“光源”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light source”直接对应“光源”。
光源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与光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