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3:54
“清风亮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清新的风和高洁的节操。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品行高洁,不受世俗污染,保持正直和纯洁。
在文学作品中,“清风亮节”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或官员的高尚品德。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赞扬某人的道德品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教育,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
同义词:高风亮节、廉洁奉公、正直无私 反义词:贪污腐化、卑鄙无耻、道德败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高风亮节”更强调高尚的风范,而“廉洁奉公”则更强调廉洁和公正。
“清风亮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对高尚品德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高尚道德品质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清风亮节”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评价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的道德品质。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清新、高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复杂社会中依然保持正直和纯洁的人。它影响我在表达中倾向于赞扬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以清风亮节著称,不仅在学术上严谨,而且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正直和廉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风拂面来,亮节心中存,世事纷扰间,唯我独清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高山流水、清风徐来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清新悠扬的古筝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grity”或“moral integrit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道德上的正直和高洁。
“清风亮节”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评价和描述人的道德品质时有了更精确的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它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他以~而文明于世。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亮】
(《说文》一说本作“倞”,后移“人”于“京”下,又变作“儿”,并省去“京”中一竖。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人名亮者字明。”-亮,明也。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