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4:58
指日高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地位迅速提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事业或地位迅速上升,前景光明。
指日高升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太阳升起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的事业或地位的迅速提升。
在文化中,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因此指日高升**这个成语也带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未来。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希望和成功。它激励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用这个成语来祝贺一位朋友在职场上的成功,表达我对他的美好祝愿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初露,指日高升,
梦想之路,步步为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画面,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增强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rise”或“ascending”,但它们没有指日高升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比喻。
指日高升 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积极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也增强了我对汉语文化的认识。
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二老爷道:‘暖阁当中,不是‘当朝一品’,就是‘~’,从没有用过别的字眼。’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