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27
“形而上”源自希腊语“metaphysics”,字面意思是“物理学之后”,由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编纂者在其物理学著作之后编排的哲学著作命名。基本含义是指探讨超越物理世界、物质世界之外的抽象概念,如存在、本质、原因、灵魂、宇宙的终极原理等。
在文学中,“形而上”常用来形容抽象、深奥或超脱现实的思考和表达。在口语中,可能用来指代难以理解或过于理论化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神学中,它特指研究超越经验世界的学问。
“形而上”源自希腊语“meta”(之后)和“physics”(物理学),最初用于指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后来泛指探讨超越物质世界的学问。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形而上”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探讨存在、本质等抽象问题。在东方哲学中,如道家和佛家,也有类似的探讨,如“道”和“空”等概念。
“形而上”常给人以深奥、神秘的感觉,可能引发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也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远离现实。
在大学哲学课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形而上”的概念,这让我对世界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也启发了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形而上的星空下,我寻找着生命的诗篇,每一颗星辰都是哲思的火花。”
想象一幅画面:夜空中繁星点点,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形而上”的深邃和宁静。
在东方文化中,“形而上”与“道”的概念相似,都是探讨超越物质世界的终极真理。在西方,它与神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相关。
“形而上”是一个深奥且富有哲学意味的词汇,它引导我们思考超越日常经验的问题,对个人思维的拓展和深化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