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3:25
枝干: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树木的主要分支和主干部分。在植物学中,枝干是树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树根和树叶,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枝干”常常被用作比喻,象征着家族、组织或思想的结构和支撑。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枝干”来形容事物的框架或主要部分。 专业领域:在林业和园艺学中,“枝干”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树木的物理结构和生长状态。
同义词:树枝、主干、分支 反义词:树叶、树根(这些词汇与枝干在结构上相对,但并非直接的反义词)
“枝干”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枝”和“干”分别指代树木的分支和主干,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树木结构的词汇。
在**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枝繁叶茂”象征家族兴旺,“枝干”也因此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情感反应:枝干给人以稳固、支撑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然美的欣赏。 联想:想到枝干,可能会联想到森林、树木的年轮、自然的生命力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公园散步时注意到不同树木的枝干形态,或者在家庭园艺中修剪枝干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枝干如笔,书写着岁月的诗篇,每一片叶都是字句,记录着风的呢喃。”
视觉联想:枝干的图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森林的宁静或树木的力量。 听觉联想:风吹过枝干的声音,可能会让人感到自然的和谐与平静。
在英语中,“branch”和“trunk”分别对应“枝”和“干”,它们在描述树木结构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枝干”这个词汇不仅在植物学中有其专业意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描述自然界的一个词汇,也是人类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通过对“枝干”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功能性和丰富性。
1.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