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28
循环论(Circular reasoning)是一种逻辑谬误,指的是在论证中使用了结论本身作为前提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论证的前提依赖于结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使得论证无法提供独立的证据来支持其结论。
“循环论”一词源自拉丁语“circulus”(圆圈)和“ratio”(推理),在逻辑学中,它指的是一种推理方式,其中结论已经隐含在前提之中。这个词在19世纪被引入英语,用于描述这种特定的逻辑错误。
在现代社会,循环论被广泛认为是无效的论证方式,因为它缺乏真正的证据支持。在法律、政治和教育领域,避免循环论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论证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循环论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挫败感,因为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无法破解的逻辑循环。它也可能引起怀疑,因为它暗示了论证者可能没有真正的证据或理由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通过循环论来说服我的情况。例如,有人可能会说:“你应该相信我,因为我总是说实话。”这种说法实际上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其诚实性。
在诗歌中,循环论可以被用作一种创造性的手法,通过构建一个自我引用的句子来探索语言的边界:
“这句诗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描述了美丽。”
循环论可以与视觉上的无限符号(如莫比乌斯带)或听觉上的回声效果相联系,这些都代表了无限循环的概念。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循环论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汉语中,“循环论证”一词直接翻译了这一概念,而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raisonnement circulaire)和德语(Zirkelschluss),也有类似的表达。
循环论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概念,它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无效的论证。了解循环论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在日常交流和专业讨论中更有效地表达和评估观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逻辑结构,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运用这些知识。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