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3:44
词汇“坐存”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性的理解和可能的语境进行。
“坐存”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坐下来保存”或“坐下并保持存在”。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状态的维持或保存,尤其是在需要静态或稳定状态的场合。
由于“坐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坐”和“存”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坐下并保持某种状态。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禅宗和道教中,静坐冥想是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可能与“坐存”的概念相关。
“坐存”可能给人一种平静、深沉和专注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静谧的自然环境或深邃的内心世界。
由于“坐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个人冥想或静心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坐存”来描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月光下坐存,
心随星辰流转,
尘世喧嚣远去,
唯余宁静如初。
视觉上,“坐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静静坐在自然环境中的画面,如山林、湖边或庭院。听觉上,可能是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流声或鸟鸣。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各种文化中的冥想或静心实践中。
“坐存”作为一个生僻词汇,其意义和用法可能较为特定和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